成群结队的飞禽马怡睿摄三江源头的青海坐拥814.36万公顷湿地,是中国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调节区。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记者从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青海正实施人工修复、退耕还湿等多种措施保护“地球之肾”。国际重要湿地健康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评估,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三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总价值达247.96亿元(人民币,下同),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状况的综合健康指数等指标均处于优良状态。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作为水鸟的重要繁殖地每年有6万余只水鸟在青海湖繁殖,近10余万只水鸟迁徙停留于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此间鸟类种数已由上世纪90年代末记录的189种增至225种,新增加了36种。
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建海介绍,2017年至2019年该省青海湖鸟岛、扎陵湖以及鄂陵湖三处国际重要湿地共获资1.45亿元,用于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湿地指示性物种稳定黑颈鹤是全球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也是湿地指示性物种,在青海分布于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以及可可西里地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介绍,近两年在长江源头地区嘉塘草原、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选取110平方公里黑颈鹤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该地区长期生活的黑颈鹤数量已稳定超过180只,种群数量稳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此前披露,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对黑颈鹤习性、迁徙路径等不间断研究,每年至少有1500到2000对黑颈鹤在青海繁殖,该数据占到全球黑颈鹤繁殖对数的一半。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表示,黑颈鹤等涉禽(指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对生活环境较为挑剔,作为指示性物种的存在,可以说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湿地“计划”持续推进据了解,目前青海已将全部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计划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1.2亿亩,涵盖三江源、柴达木、祁连山、青海湖以及河湟地区的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
马建海介绍,通过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修复方式,实施湿地生态补偿、退耕还湿、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等11项手段,冀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以及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2018年,中国高寒湿地首次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在青海启动,并出台《青海湿地保护条例》,印发青海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旨在全方位“立体”保护湿地资源。王恩光介绍,青海在中国首创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牧民为主、专兼结合、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湿地生态管护员队伍。
此外,目前青海省国家级湿地公园数量已由2013年前的1处增加到19处,面积为32.51万公顷。(记者罗云鹏)。
本文来源:必威betway体育-www.guofudai.net